王福军、罗亚雄主编《心力衰竭用药策略》一书出版

2013-08-16 08:41原 创

 

      由心内二科王福军主任医师和罗亚雄副主任医师主编的《心力衰竭用药策略》一书,近日由人民军医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本书是国内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策略的最新专著。全书共约35万字,分15章详细介绍心力衰竭及其合并症、并发症和相关疾病的用药策略。突出临床实用的思想,将心力衰竭临床与药物治疗紧密结合,将新进展、新指南融入疾病的诊疗之中。全书语言简洁明了,坚持规范循证用药原则,内容新颖,注重实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供临床第一线医师和基层医务人员阅读。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世界心脏联盟理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和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心力衰竭专业组前任组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任院长黄峻教授特地为本书作序,并高度赞扬了本书的实用价值和作者对心力衰竭防治工作所做的贡献。
 
 
附:评《心力衰竭用药策略》
       摆在我面前这本书《心力衰竭用药策略》并不起眼,但展读之后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值得向年青的医学朋友们推荐。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在过去20年己取得惊人的进步,病死率降低近80%。这一成绩主要来自对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由此而产生新的现代治疗理念,即主要采用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醛固酮拮抗剂等。这一成绩也来自于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引入了有效的非药物手段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植入式心脏除颤复律器(ICD)。该书对心力衰竭治疗现代理念和现代方案的形成作了清楚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这一理念转变,正确处理心力衰竭患者。
      这些业已证实有效的治疗,对于一个具体患者能否奏效,又主要取决于经治医师的处理能力和水平。研究表明对心血管病二级防治肯定有效的药物在我国基层单位应用率很低,心力衰竭的防治中也存在类似情况,让我们清晰认识到我国心力衰竭的防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改变这种状况有赖于加强医师的在职学习和继续医学教育,使之能够掌握和遵循指南,开展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治工作。该书适用于基层医师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对心力衰竭指南的了解,掌握用药的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均是普通的常用药,用法不复杂。但要迖到良好的效果则并不容易。例如β受体阻滞剂,从起始应用至达到目标剂量可能需要3~6个月,不同的患者剂量递增的速度、达到的目标剂量均不同;患者有基础心血管病,还会有各种合并症,多种药物的应用除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还会出现药物的相互作用;此外,老年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使其对治疗的反应和对药物的耐受均显著降低。因此,心衰的治疗必须因人因时而异,采取个体化的方案。从指南到实践,从临床证据到具体应用,要跨越其中的鸿沟,并不容易,不仅需要知识、技巧和经验,也需要适当的指导,更需要临床思维的能力。该书可指导临床医师妥善处理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提高全局和整体观念,培养动态的和辩证的思维方法。
      我国已出版众多心力衰竭的专著,体现了各地著者不倦探索和孜孜孜以求的精神,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这些著作大多不适合基层医师。在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和现状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由基层和社区医师来诊治。急性失代偿患者在心脏专科短期治疗初步稳定后,其后续处理仍在基层医疗单位。该书虽然篇辐不大,但内容较全,覆盖了心力衰竭的方方面面,包括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以及心力衰竭的常见合并症,并一一提出用药方法和策略,简明实用,对于基层单位的内科医师、全科医师处理此类患者很有指导价值,医学专业的学生、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亦可用作参考书。
      王福军主任和本书的各位编写者都是中青年医疗骨干,有长期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活跃在医疗实践第一线,接触和治疗了大量的心力衰竭患者。他们在十分忙碌的日常工作之余,认真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做了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该书是他们学识和经验的结晶。他们的努力值得充分肯定。我向这些同道们表示祝贺,十分赞赏他们愿意致力于心力衰竭工作,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投身於心力衰竭这一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共同为攻克这一顽固堡垒而努力奋斗。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