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守候——普外科成功开展一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2014-06-09 15:32原 创
近日,普外科成功为一近60岁的女性患者开展了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3年前起病,表现为眩晕,伴有胸痛,曾多方求医,均只能给予对症治疗药物稍微缓解症状。但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患者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长期养病,不能从事体力活动,生活质量极差。入我院前一周,患者因情绪激动引起胸痛加重,疼痛呈针刺样剧痛,每次持续时间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难以忍受。在当地医院给予“止痛剂”,仍无好转,遂来到我院就诊。
患者入院后的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约平腰1椎体平面管腔明显受压变窄,周缘可见弧形低密度囊腔围绕,真腔强化方式与余主动脉一致,假腔无强化,符合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但患者病变部位宽,上自主动脉弓,下至腹主动脉第一腰椎水平,属于主动脉夹层中病变严重的类型,需要使用覆膜支架及裸支架联合置入覆盖方能奏效,而且手术中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左上肢或腹腔脏器的缺血坏死,手术难度极大,具有极高的手术风险。我院以前曾多次开展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手术,但像患者这种严重病变类型的尚属首次遇到。患者及其家属考虑到患者疾病本身的高度危险性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同意转院治疗。
动脉夹层是指由于主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危害性更大。主动脉夹层一旦急性发作,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在医学界是首屈一指的,号称是心脏大血管疾病里的“旋风杀手”。如不及时抢救治疗,48小时内死亡率以每小时1%的速度递增,1周内生存率不足30%。春寒料峭,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最易诱发主动脉夹层急性发作。
确诊了患者的病情后,医院成立了以普外科杨闻晓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小组,周明欢院长病假中仍亲自指示全力救助患者,给予患者最好的、最先进的治疗,同时尽量节省医疗费用。普外科李玉坤副主任积极联系湘雅附二医院舒畅教授进行远程会诊。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按照目前血管外科介入治疗领域的最高水准,决定给予患者实施“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在手术前的准备过程中,患者随时有大动脉破裂、广泛撕脱的危险,相当于在患者体内安装了“不定时炸弹”,杨闻晓科主任、李玉坤副主任、吴冬琼护士长以及李冬林管床医师等普外其他医护人员,积极控制患者血压,日夜守候,等待最佳手术时机。
5月23日,普外科、介入科联合为患者施行了手术,经过麻醉、右腹股沟切口、股动脉探查切开、导管置入、造影、定位、覆膜支架等置入、再造影检查、退出、缝合切口等一系列操作,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者,历经二小时二十分,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来自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立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参与血管外科学术交流的教授共5人观摩了手术。术后当晚患者自觉疼痛明显减轻,停掉了一直使用的止痛剂,术后6小时已经进食流质,各项生命体征恢复良好,术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也明显缓解了,患者有了自入院以来的第一个安稳的睡眠。患者儿子及儿媳动情地说:“是州医院挽救了我妈妈的生命!”“谢谢你们!”
手术在介入科进行
历经二小时二十分,手术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