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6-03-30 10:06原 创
腹腔镜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从一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说起
患者黄某某,贵州铜仁人,于2015年10月28日以“发现皮肤出血点及瘀斑2天”首次入住我院血液科,明确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于2015年11月5日好转出院。出院后长期服用泼尼松片维持治疗,遵医嘱定期门诊调整剂量。2016年2月23日,患者因皮肤出现瘀斑,伴牙龈出血,月经量显著增多,再次入住血液科,检查发现血小板数量为23*10^9/L,医嘱告病危,随时有内出血死亡的风险,并立即给予甲强龙冲击疗法,经治疗血小板升至正常,转危为安。
经血液科医生介绍,患者了解到脾切除术是根治该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出于对激素治疗疗效和副作用的顾虑,患者要求手术治疗,于3月1日转入肝胆外科,患者既往因“阑尾穿孔、腹膜炎”行过开腹手术,右侧中下腹壁遗留一长约10cm的陈旧性手术疤痕,腹内粘连程度不明,加上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造成的腹型肥胖,以及血管、组织的脆性增加,这些都给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完成手术前准备后,患者于3月3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
患者上午9:15开始麻醉;因腹内粘连情况不明,为避免损伤,改为开放法建立腹壁Trocar通路,做观察孔;在游离脾脏后,处理脾蒂,采用二级分支结扎法离断脾血管,近心端血管断端丝线结扎一次,联合Hame-lock夹加固一道,防止血管脆性增加引发的术后出血。手术过程顺利,11:55完成脾切除,之后取出标本,清洗创面,放置引流,关闭切口,12:35手术结束。术中几乎零失血,在患者术前存在中度贫血的前提下,没有输血。
患者术后恢复亦很顺利,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该患者,术前没有常规留置胃管,术后第一天开始下床活动,拔除导尿管,开始嚼口香糖;术后第二天拔除脾窝引流管,试进水,口服四磨汤;术后第三天进全流饮食;术后第五天开始停止输液;术后第八天拆线出院。
自2012年6月实施第一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肝胆外科已经完成了各类腹腔镜脾切除术50余例,涵盖病例包括:各种血液病的正常脾切除,占位性脾病变,合并脾亢的肿大脾,以及门脉高压症的巨脾切除+断流手术等。随着病例数的增多,肝胆外科医生沿着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学习曲线日渐成熟,使治疗更安全,而将ERAS的理念运用于腹腔镜脾切除病例,则使治疗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