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技术在复杂胆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16-08-09 16:44原 创

 

腹腔镜技术在复杂胆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一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手术的报道

 
      患者符某某,14岁,于7月4日以“发现胆总管囊肿3年要求手术”为主诉入住肝胆外科。完善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胆总管囊肿”,术前发现囊肿长径约90mm,最大横径达60mm,手术指征明确,手术方案确定为经典的“胆总管囊肿剥除+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重建术”。在手术方式上,国内大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及其家长出于对手术创伤,尤其是对切口的大小非常焦虑,担心术后手术疤痕留下心理阴影。近年来,由于腔镜技术和腔镜器械的长足发展,肝胆外科经历一个不太长的学习曲线后,已经完全掌握了全腔镜下的胆总管囊肿剥除+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重建术,所以手术组医生非常自信地向患者推荐腹腔镜手术,患者及其家长了解后,接受了医生的建议。
      完善术前准备,患者于7月8日在全麻下实施手术。9:25麻醉开始,9:50手术开始,手术Trocar常规布置完成后,肝胆外科医生就发现了新情况,以往实施的类似手术都是成人,该患者年龄较小,体型亦较小,发育尚未完成,手术操纵杆之间存在“打架现象”,相互造成影响。手术医生在手术台上临场发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攻克难关,手术顺利进行,12:45囊肿标本完整切除。在胆肠吻合方式上,手术医生摒弃结肠前的袢式吻合,改用指南推荐的经典的结肠后Roux-en-Y吻合,由于腔镜下的经横结肠系膜隧道的建立费时费力,远没有开腹方便,花费近2小时才完成该程序。17:05腔镜下缝合全部完成,最后,取出标本,清洗腹腔,放置引流,关闭切口,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中出血量不超过50ml,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患者术后恢复亦很顺利,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该患者,术前没有常规留置胃管。术后第一天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拔除导尿管,开始嚼口香糖;术后第二天拔除温氏孔引流管,试进水,口服四磨汤;术后第三天进全流饮食;术后第五天开始停止输液;术后第七天复查腹部CT,证实无腹腔积液,术后第八天拆线出院。患者住院时间及花费远少于同期开腹手术。
      自2013年6月肝胆外科实施首例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剥除+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重建术手术以来,在科主任宋新的支持和科副主任周旅的主持下,肝胆外科已经完成了10余例该类型胆道复杂手术,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多,腹腔镜手术学习曲线的完成,肝胆外科将在更复杂的胆道外科领域使用腹腔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