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抢救一严重肝破裂合并肝后下腔静脉破裂患者纪实

2016-09-26 15:22原 创

 

绿色通道显神威  肝脏破裂获新生
——普外科抢救一严重肝破裂合并肝后下腔静脉破裂患者纪实
 
      9月5日晚23时35分,急诊120警报声急促响起在急诊科门口,急诊值班医生早在十分钟前已经得到救护车上传回的急救消息,吉首市马颈坳镇一名27岁男性村民因车祸考虑腹腔内脏损伤需要急救。当救护车刚在急救科门口停稳,早早准备好急救设备待命的医生护士立马上前将患者转运至急救车,沿着地上设置好的红色抢救通路直接进入急诊抢救室。
      “血压80/50mmHg、心率120次/分、呼吸22次/分”护士立即向医生报告了生命体征,急救医生查看病人生命体征后立即下达口头抢救医嘱。
      “吸氧、心电监护、下肢抬高20度,开放静脉双通道”,医嘱下达的同时,止血药及时通过静脉推注与肌肉注射两种途径进入患者体内,同时扩容药通过双静脉通路输入,另一组医生同时协助进行导尿并开具急诊CT检查单及住院证,检查单上盖好“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并及时电话通知CT室及普外科。
      普外科医生接到电话,跑步赶到抢救室协助抢救,在积极抢救后患者血压稍有好转。在普外科医生的陪同下,患者沿着“绿色通路”一路畅通,23时45分进入普外科早已备好的抢救室,值班的凌成医生行腹腔穿刺进一步确立腹腔内积血的诊断,同时急诊CT传回信息,诊断“肝脏破裂、腹腔积血”。患者处于意识模糊状态,血压不稳定,凌成医生综合患者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下达了“1.腹内脏器损伤:(1):肝破裂(2)脾破裂?(3)肠系膜破裂?(4)胃肠破裂?2.失血性休克 3.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的诊断。然后立即电话联系手术室,报告科主任杨闻晓,同时通知了上级医师李玉坤,普外科护士此时已经做好患者的血型及血常规检查,并插好胃管及导尿管。
      医院手术室启动紧急抢救预案,23时55分,患者在普外科医师护送下进入手术室,科主任杨闻晓等手术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查看病人并赶到手术室。“麻醉、监护、插管、消毒”,急诊手术随即展开。
      手术中发现较预想的情况更为复杂。打开患者腹腔后发现:“腹腔内大量暗红色积血,肝脏下缘可见大量血凝块,吸尽积血约2000ml左右,肝脏沿镰状韧带(纵贯左肝)可见矢状位裂口(长约10cm)”,进而发现“切开镰状韧带至肝裸区,见裸区处涌大量静脉血,证实有腔静脉或肝静脉损伤出血”。由于患者左肝已经毁损,肝下腔静脉及左侧肝静脉破裂出血,立即行自体血回收,边回收自体血的同时,实施“腔静脉及肝静脉探查修补+左肝部分切除+肝破裂修补+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胆囊造瘘术。”
      9月6日凌晨6时,手术获得成功。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6个多小时,手术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麻醉苏醒困难,考虑患者伤情重,出血多。普外科及手术室医务人员顾不上休息,立即联系重症监护室(ICU病房),将患者护送至重症监护室监护。
      术后第二天,患者逐步苏醒,病情趋于稳定,引流管引流的积血量逐步减少。9月7日,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成功拔除呼吸机导管,返回普外科继续康复治疗。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纵观整个抢救过程,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忘我工作。患者从救护车送入院到手术仅仅20分钟,先后需要完成病情判断、初期复苏、必要的确诊检查、以及血型监测并备血。更何况这种情况发生在接近午夜12时,这需要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而手术过程惊险复杂,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细致的操作,6个小时的手术站立时间对于一个处于午夜的医生而言也是一种体力的考验,整个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另外,自体血液的回输减少了异体血的繁复检查与众多可能的并发症,术后的重症监护也是患者恢复的重要一环。
      这是一个完整的抢救链条,单个医护人员只是这个链条上的一个节点,州医院完善的抢救制度与抢救设施以及一群训练有素、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才是整个抢救获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抢救通道
 
康复中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