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爸妈”进病房——新生儿科开展早产儿“袋鼠式护理”

2016-12-01 11:14原 创

 

   1030日下午,新生儿科监护室外,11床宝宝的妈妈在完成洗手消毒后,在医护人员带领下,进入母乳喂养间,这里清洁安宁,温度适宜,并配有舒适的躺椅。宝妈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清洁好胸腹部皮肤,穿着尿不湿的宝宝被抱到妈妈怀里。妈妈搂着宝宝,和她轻轻的说话、抚摸着她的小手、额头,刚刚还有些躁动的宝宝马上安静了下来,舒适的蜷缩在妈妈温暖的怀里。

这位早产宝宝的家长是医院新生儿科第一例参与早产儿“袋鼠式护理”的家长。长久以来,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施保护性隔离,这也意味着家长与孩子是完全分开的,住院期间孩子的治疗和护理都是由医护人员来完成,而家长只能间断从医护人员及探视时间得到些许病情方面的信息以及影像资料,但对于孩子的住院环境、生活细节、每天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是如何完成的等情况一无所知。这种隔离的状态让很多家长倍感焦虑,同时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交流,以及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明显不足。

我院自推行优质护理措施以来,新生儿科积极响应,“袋鼠式护理”就是新生儿科推出的又一项人性化护理新举措。“袋鼠式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亲或父亲,以类似袋鼠照顾幼儿的方式,家长裸露胸部皮肤,患儿头部向上,父母将宝宝贴在自己的胸口,两人的皮肤与皮肤直接接触,给新生儿倾听音乐或低声呼唤,提供宝宝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让其感受到父母亲的心跳以及呼吸声,提供类似在妈妈子宫内的环境,让早产儿可以在父母亲地拥抱及关爱中成长。

这种护理新举措打破了传统隔离护理的理念,体现了现代医学的人性化,降低了早产宝宝的死亡率,早产宝宝在接受“袋鼠式护理”后体重明显增加,母乳喂养几率大大提高,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经济开支。既方便宝爸宝妈走进大门紧闭的监护室,和宝宝亲密接触;又能在护士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增强护理早产宝宝的信心,让宝宝快速的从医院病房过渡到家庭中,宝宝回家后护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家长在与医护人员的互动中,医患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从“鸟巢”到“袋鼠”

理念的飞跃,爱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