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实施一例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手术

2017-07-25 15:33未知

 

      近日,在普外科实施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手术的患者张某某出院了。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难度大、要求高、手术风险大,而特殊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此次患者痊愈的根本保障。事情得从2个月前说起……

      患者张某某,因排便困难、大便性质改变1年,于四月中旬来我院就诊。门诊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全部结直肠多发息肉,总数超过100粒,距离直肠齿状线约2厘米位置有占位肿块,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提示为直肠癌,诊断为“结直肠息肉病;直肠癌”。患者自认为1年来反复出现的排便困难为便秘等常见疾病所致,完全没有意料到会有恶性疾病早已潜伏在体内。

      患者入住普外科后,科主任杨闻晓亲自给患者制定了详尽的诊疗计划。术前检查提示直肠肿瘤周边组织结构尚清晰,未见周围组织被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迹象,胃镜提示“慢性十二指肠球部小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胆脾胰未见肿瘤转移,心肺及血液化验等未见明显异常。术前清洁肠道,加强静脉营养,增强患者的手术抵抗力。考虑患者为女性,骨盆较为宽大,适合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且腹腔镜具有全腹腔微创探查的优势。经过详尽的科内术前讨论,以及跟家属积极沟通,决定行全麻下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及直肠癌根治手术。

      经过细致周密的术前准备,入院1周后实施手术。手术在患者的脐部边缘建立一个约1厘米的腹腔镜观察孔,在患者的左右侧腹腔分别建立长约1.0及0.5厘米的主、副操作孔。入腹腔后仔细探查再次证实诊断。保护好小肠及腹腔其它脏器,腹腔镜下行全结肠系膜游离,逐一结扎结肠相关的动静脉血管,于腹腔镜下离断小肠末端。向下入盆腔,采用腹腔镜锐性分离直肠周边的系膜,助手则行会阴部肛周切开,完整切除直肠肿瘤并延伸至盆腔内于腹腔镜游离面衔接,经会阴部切口拖出全部所有已经切除的结直肠肠管。在腹腔镜指引下进行小肠末端在右下腹永久性造瘘,关闭会阴切口,完成手术。手术总出血量约80毫升(相当于人体血量的50分之一),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没有输血。手术持续时间5小时余,术后腹部仅见小肠造瘘口以及四处指头大小的创口。术后监护2天,患者造口排气排便良好;3天后逐步恢复肠道饮食;术后10天拆除细小缝线,观察两日后痊愈出院。术后病检结果与术前一致。

      结直肠息肉是一种从黏膜表面畸形突出到达腔内部的突起样病变的统称。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并没有明显的年龄层次划分,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生较缓慢。息肉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变率,是癌前期病变或状态。该患者直肠内已经可见癌变,考虑为息肉癌变所致。且该病有家族现象,在患者确诊之后,动员患者的儿子进行预防性肠镜检查,检查结果亦提示结直肠息肉病,符合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的诊断。

      普外科是医院最早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科室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科室内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比例逐步提高,已达到70%左右,涵盖胃肠、肛肠、小儿等专业。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易于观察、术后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已经成为最有发展趋势的普外科技术之一。

 

患者入院时的肠镜检查

 

患者术后结直肠的病理切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