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纪实
2012-06-12 08:13未知
春光明媚的4月,杨青柳翠,鸟语花香,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在院党委的关心支持下,院老干支部精心策划,于4月20日组织全院近200名离退休同志到矮寨大桥、茶峒古韵、洪安古镇一日游活动
。
雄伟的矮寨大桥
当日8点30分,雨后放晴,空气清新,大家乘坐四辆豪华大巴前往行程的第一站——矮寨大桥。听导游介绍,横跨千米德夯大峡谷的矮寨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峡谷间跨度最大的悬索桥,落差达300多米,比100层的摩天大楼还要高。被誉为桥梁建筑艺术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大家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当真正看到飞架峡谷的矮寨大桥,宛如空中之桥,主塔耸入云端,醒目的银白色的主缆、吊索,漂亮的橘红色的钢桁梁,明亮的色彩与霸气的造型,惊艳夺目,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她的神奇。等车停稳,大家迫不及待的要领略悬索桥雄伟风姿,以及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倚栏凭眺,大家看见连绵的山峰郁郁葱葱;白墙青砖苗家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梯田、急弯陡峭的盘山公路,还有那云雾缭绕的峡谷,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怎么看也看不够,……离开大桥后,大家还在啧啧称奇,感慨现在科技的发达,生活的美好。
茶峒古韵
茶峒,是花垣县西边的一个小镇,地处湖南、重庆和贵州交界处,是个“一脚踏三省”的地方,也因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以这里为背景,为世人知晓,后改称边城。茶峒老街始建于清代,现存的规模较小,吊脚楼古色古香。街边的老房子很多,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绝大多数房子都只是居民们的住所,古老的雕花门窗虽然显得陈旧,但是却很真实。大家漫步在大街上,谈论着:也许翠翠当时就是坐在这栋楼的这扇窗前,看着天保和傩送兄弟在酉水河里赛龙船、捉鸭子吧!河边依然是一派壮观的洗衣场面,时光就在捣衣捶的拍打声中,随着悠悠的酉水舒缓的流走......清澈的河上依然有很多渡船、乌篷船,渡船,是翠翠和爷爷的营生之所,不知道书中的乌篷船是否也如这般模样。
到了茶洞,自然要上翠翠岛。午餐后,我们乘船去翠翠岛,翠翠岛坐落在茶峒原三不管的洲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于2005年设计建成,占地15亩,外形似一只古老的渡船静静地停泊在清水江中,其中一尊偌大的汉白玉雕塑矗立船尾,那便是黄永玉创作的翠翠与大黄狗,翠翠托着腮,手捧一束花,永远等待着心上人傩送的归来,大黄狗倚在翠翠腿边,仰头望着翠翠,似乎在为这美丽而痴情的主人感叹......小岛四面环水,河对岸便是重庆、贵州,大家感慨真不愧是一脚踏三省啊。 从岛上看小镇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 ,大家边欣赏着美景,边陶醉在美丽动听的爱情故事中......。
洪安古镇
与茶峒隔河相望的洪安古镇,隶属重庆秀山县,也属于沈先生笔下的边城。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两边有桥连通,都修建了气派的城楼,这边叫“边城楼”,那边是“渝东南第一门”。联系两镇的,除了那座刘邓大军入川时曾走过的大桥外,便是酉水上的这些船了。拉拉渡是洪安和茶峒间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只要这边一声吆喝,不管人多人少,那边的老船夫都会将船缓缓地拉过来。就像翠翠相依为命的爷爷那样,十分尽职。我们当然要体验一下咯,拉拉渡很有特色,一根长长的钢索固定在河的两岸,一条大木船便套在索上,老船夫靠一块木头卡子拉动木船。现在过河需交1块钱的船钱……
踏上岸,便上一条长长的石板街,街面和台阶全部由青石铺成,很多地方已磨得十分光滑,踩着坚实厚重的石阶拾级而上,完全是一个远离喧嚣、返朴归真的感受.....踏上洪安的街头,街道空旷,寂寥无人。我们漫步街头,阳光暖洋洋的,春风暖洋洋的。只能听见鞋底叩击石板的声音。整条老街长约千余米,地势时缓时急,洪安老街为石级梯街,沿街两旁青砖黑瓦,庭院深深, 别有韵致。站在高处的街面上,前瞻后顾均为鳞次栉比的封火筒子,参差不齐的排列在街道两旁,建筑群落规模非同一般。可想而知,当年的洪安集镇,那种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该是何等的兴盛!
离开老街,来到以往了结恩怨的“三不管”小岛,小岛如今已成为休闲娱乐的度假村。这里没有如织的人流、没有林立的商铺、也没有丁点的喧嚣,有的只是真实的、悠闲的生活场景,远看小船不紧不慢地穿行在酉水上,在路上奔走时的兴奋、燥热,居然在这一刻被水声、笑声和摇桨声完完全全取代,而在酉水边的石阶之上,纳凉的、闲逛的、浣洗的、嬉戏的......难以分清哪是居民哪是游人,你会很自然的被这种宁静与祥和所感染。难怪我们有的老同志已经在相约着以后还来这里住上几天......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特别的快,夜幕很快就要来临了,用过晚餐,结束了一天浪漫愉快的行程,大家还意犹未尽。生活如此美好,又计划着下一次的出行......
(滕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