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2017-02-09 14:44原 创
母亲离开我们时,是一个秋天。从那时起,在我的脑海里便充满着无穷的怅悔和不尽的思念,月圆人不圆的阴影一直罩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不因岁月的磨难而有所模糊,反倒是越发的清晰。
母亲的一生是苦命的一生。小时候,常听母亲给我们讲她的过去,只知道她从小就被人带到地主家,给他人当童养媳,生活的艰辛并不是我们能够体会得了的。解放后,母亲与同样是苦孩子的我父亲结婚时,我的外公和外祖母早已谢世,而一直和她相依为命的弟弟却在那一年的冰雹灾害中,过早的撒手人寰,留下了我母亲和我父亲这两棵独苗在这个世界上白手起家,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五兄妹。自懂事时起,我就压根没见过家里有什么亲戚来看望我们,更没有尝到被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所宠爱的滋味。
母亲一共生育了七个孩子,五十多年前的中国农村医疗条件很差,她的第一个儿子是在两岁的时候被丢到天国的。之后母亲又连续生了六个孩子,我在这个家原本排序第五,在我头上的四个孩子中,只有两个哥哥活了下来,而我那唯一的姐姐则也未能长大成人。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啊,在自己的怀里给弄没了,这对一个母亲来说,应该是多么大的悲哀和无奈。
母亲的苦命还表现在她一生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母亲因为生孩子时没有帮手,总是在月子里时就自己动手操持家务,最终留下了头痛的老毛病。由于身体一直不好,母亲除了参加一些不重的体力劳动外,大多时间都是在家养病和带孩子。那时候,我父亲作为全家唯一的全劳力,一直很少有时间做家务,因此,所有的家务活都被母亲一个人拖着病体给包揽了下来,她总是那么默默无闻地操持着,艰难地维持着这个贫困而幸福的家,从没对父亲有过任何怨言。
母亲是爱我们的,但生活的艰辛常常让母亲对她的孩子的爱显得既珍贵又无奈。在我的记忆里,尽管母亲心灵手巧,但因为家穷,她却依然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多劳力少,使我们家的生活总是不如人家好,大米往往不能吃到全年,不得已在多数时候只能用萝卜加上少许大米来当饭吃,母亲总是在这时候先将萝卜切成丝后再将其切成颗粒,然后和大米一起煮,让她的孩子们吃起来不至于那么难受;炒菜时,因为没有油,只是切一小块猪板油将铁锅捺上一遍,算是给锅着上了油,剩下的油渣颗儿则选出来送我吃……
七十年代末,我到长沙读书期间,曾因病住院五十多天,学校给家里发了“你儿病危,速来长沙” 的加急电报,母亲得知讯息着急的不行,一颗心早就飞到这个三儿子的身边去了,却因路途遥远,最终未能成行。母亲只好在家里求菩萨保佑儿子早日康复。这年的冬天,当我从死神的手掌里挣脱出来回到家里时,母亲拉着我的手,满眼含泪地把我看了过够,从她的泪眼里我读出了母爱的无私和深远。
母亲的苦命是她没有机会享受到迟来的幸福生活。母亲去世前三年,我刚好参加工作不久,两个哥哥成家分开过后,弟弟、妹妹都未成年。我们家和大多数中国农民家庭一样,日子过得仍然紧巴巴的。三十来元的工资,除了自己的生活费、小弟小妹的学费外,我还得负担母亲因病所需的部分资金,生活的重担压的我没有了同年人的悠闲乐趣。原想我参加工作后,家里的生活会比别人家过得好,却不料因母亲的病一直没有多大起色,我们的生活仍然是那么贫困,母亲并没有因我参加了工作而过上比原来好一点的生活。
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满二十岁的我,开始对治好母亲的病多少失去了信心,心烦时常在母亲的病床前流露出一种无奈和低迷的情绪,母亲躺在病床上,无言地看着我,眼里露出一丝歉疚。从此,母亲只要能动得起,即使病得再难受她也不愿再去医院。现在想来,我还真的不是一个什么孝子,对这样的不孝之子,母亲当然是可以不要的了。
母亲没有读过书,但她却对古书上所描述的各种爱情故事却如数家珍。小时候知道的“孟姜女哭长城”、“七仙女下凡配董永”、“梁山泊与祝英台化鸟常相守”以及“秦雪梅携子悼亡夫”等爱情故事就是从我母亲口里听来的。母亲虽然自幼没了双亲,但并不妨碍母亲对爱的理解。自从母亲和我父亲组成家庭后,她便觉得自己有了一个好归宿,在她与我父亲相濡以沫的几十年里,她坚守着自己的爱情,爱着自己的丈夫和他们的孩子。事实上我就从没有见她和我的父亲为家里的任何一件事红过脸,直到母亲去世时,父亲在我母亲的灵前烧了一柱香,神情悲凄地留下了我从未看见过的眼泪时,我才发现母亲这一生爱的值得。那一年我父亲才五十来岁,正是壮年,但却从此未娶。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们兄妹遵照父亲的遗愿把他葬在母亲的墓旁时,我终于真正体会了父母那深埋在彼此心间却从未说出的爱情誓言。
八十年代初的前两年,我有幸结识我的妻,在热心人的撮合下,我与她建立了恋爱关系。因为家穷,我总是担心这样的爱来得容易去的快,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拆散我们的姻缘。记得妻第一次去我家时,母亲躺在病床上,把这个未来的三媳妇从上到下看了过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母亲悄悄对我说,儿啊,人家不嫌我们家穷,这是你的福气,你可要好好地待她。我那时笑了笑,算是回答了母亲的嘱托。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了母亲的嘱托,我与妻即使经历了许多的坷坷拌拌,却彼此从不言放弃,始终还坚持和保护着我们的爱情。
母亲走的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一夜,天还是漆黑的一片,我只觉得有些冷,屋外实际上已下起了白头霜,母亲没有给我们留下半句话。当我因困倦在一旁昏睡而被我的老舅妈叫醒时,母亲已撂下我们去了。在母亲那已经瘦削的脸上我看到的是尚未擦干的两滴清泪,这泪水,让我愧疚到如今。我自然知道,母亲是不想走的,她舍不得自己的丈夫,舍不得自己的儿女,更舍不得三儿子那还没有过门的媳妇。但这一切都没能让死神远离我的母亲,儿女孝心的缺失,才是母子过早阴阳两相隔的罪魁。
二十多年后的一个仲春,父亲也撂下我们走了。
这一天冷风翻弄着山上的枯草,寒气逼人。我们兄妹把父亲送到了母亲身边。我望着母亲坟莹上那一丛丛高高的杂草,看着边上新堆砌的父亲的坟茔,不由地在母亲坟前长跪不起,我恨自己没有替母亲照顾好父亲,让父亲在不经意间渐渐远离了我们,我哭诉着,娘啊,你若泉下有知,请原谅你不孝的儿子,儿子今天把父亲送到你的身边时,肠子都悔青了,从此有父亲陪着你,你那颗孤寂的心是否应有所慰籍?我哭着告诉父亲:你一生一世的苦和永远无法说出的心事,想必和母亲应该说的清!
冷风催着锁呐,像一个哭泣孩子的悲咽声,在我的父母的坟头游荡。我自己就是个泪人儿了,我想,每个人都是咬着母亲的乳头开始成长的,我也一样。一个人可以忘却的东西很多,但他绝对不能忘记自己的母亲,除非他丧尽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