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问岁”

2017-02-10 14:46原 创

 

      “岁”除了年龄之外,还有年景之意。《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里就有这样的说法:“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后汉书•段颖传》有:“岁时丰稔,人无疵疫。”这里的“岁”,指的是老百姓一年的收获、收入和生活状态。
      何为“问岁”?《战国策》里有个故事,道出了真谛:春秋战国时,齐国派使者去赵国,接待来使的赵威后还未打开国书,就向使者发问:“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贼而后尊贵乎?”赵威后当即反问他:“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岂能舍本而问末者耶?”其意思就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果年成不好,老百姓吃不饱肚子,那么君王的位子也会不稳,还说什么尊贵呢?”
      有没有民本思想,能不能将群众的冷暖放在第一位,深入到群众中去“问岁”,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履行了“公仆”职责的一个重要标尺。这里的“问岁”,并不仅仅是摸摸炕头热不热,看看粮囤满不满,而是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帮助群众总结致富的经验,找出脱贫的办法,解决难以克服的困难。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问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