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面试工作的一点体会

2018-12-19 15:50未知

 
      上周末(12月15号)本人有幸参加了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面试评委工作,作为一名面试考官,对今年笔试合格的部分普外科考生进行了面试。在这短暂的一天时间里,本人亲自经历了各种考生的答题情况。通过分析考生的答题得失,现将有些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分享。
      首先,你需要熟悉答题规则:评分采用百分制量化计分,申报正高人员试题共3道,满分为100分(在总分中的实际占比为25%)。为了体现公平,评审组要求原则上考生的得分不能超过90分,申报副高的人员试题共2道,满分为75分(采取百分制换算,答题结束后在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的分数仍然为百分制换算后的分数),原则上老师打分不会超过68分。在实际操作中,五个评委的分数中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3名评委的分数进行平均化后才是考生的实际得分。整个答题时间正高10分钟、副高8分钟。
      其次,需要熟悉题目所在的领域或者大体方向。一般而言,3道题分别属于疑难题、新知识新进展题和病案分析综合能力考核题。
      第一道题为简答题,属于疑难题的范畴,一般在教科书上面也可以找到答案,比如普外科今年的题目是“简述肠梗阻的病因”,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将肠梗阻的病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三类,其中每一类进行细化分类说明,比如机械性肠梗阻在细分为肠腔内梗阻病变(如寄生虫、粪石等)、肠腔外压迫性病变(如粘连带压迫、肠外肿瘤以及嵌顿疝等)、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闭锁、肠肿瘤等)。这种题目相对简单,但要求答题者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回答尽可能全面。本道题部分得分较低者大多是没有理解题意,回答时条理不清,直接举了三到五个肠梗阻的例子。
      第二道简答题属于新知识新进展题,考正高(主任医师)人员必答,这种题目一般教科书上很难找到完整的答案,或者仅能找到部分答案。比如前年普外科的考题就是“短肠综合征的诊治进展”,今年的题目为“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第八版外科学本科教材第487页里面有慢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说明,但没有具体的手术指征,仅仅说明手术的目的是减轻疼痛、延缓病情进展。该题的答案要求从七个方面说明,分别是保守治疗无效、合并十二指肠梗阻、合并脾动脉血栓、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胰源性胸腹水、合并胆道梗阻和胰腺假性囊肿直径超过五厘米)。对付这种题目在考前应该更多涉猎本专业的新进展和新知识,多查文献。
     第三道题属于病案分析题。这种题目一般来源于真实的临床病案,主要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如2015年的普外科考题经皮肝穿刺后的胆漏出血;2017年的考题为阑尾炎术后的并发症)、临床应急处理能力(如2016年的考题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合并弥漫性腹膜炎)。今年的普外科考题仍然在于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题目是“目前国内肝癌一期手术切除基本条件?术中应该注意哪些关键问题?术中发现门静脉主干或者分支有癌栓该怎么处理?”,很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第一问仅仅回答肿瘤的大小和数量,其实,该类手术的基本条件在于患者的一般条件以及肝功能评分情况及肝储备情况等,肿瘤大小及数量仅仅是条件之一。术中注意的关键问题是出血和肝门阻断肝缺血时间,大部分考生回答是“遵循无瘤原则”。
      再次,要掌握一些得高分的基本技巧。比如考生回答问题时的声音,部分考生回答时声音太小而且吐词不清,表情不自然,自信心不够。这些情况也会影响到评委的给分。部分考生回答速度太快,往往两分钟不到就回答完毕。个别评委可能会善意提醒你还有时间,这里面暗示着你的回答并不全面,还需要把答案细化。个别评委偶尔善意提醒你注意审题,这也暗示着你的答案可能是偏题了,需要赶快纠正(根据考试规则,评委不能提醒考生)。当然,进入考室后提到自己考生编号和专业时绝对不能提到自己的名字和单位,否则就是零分。从整个监考情况来看,给考生的回答题目时间都是足够的,大多数考生可以提前2到3分钟结束。此外,面试评委一般采取踩点给分的方法,也就是说,你的回答如果有多的,只要正确答案在了你的回答中,往往也会给满分,这就提示考生可以尽可能回答多一些、完善一些。回答完毕后如果还有时间,尽可能多补充。
      面试时部分考生相当紧张,以至于影响了答题,这就需要考生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一定的演讲能力,不要怯场。足够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当然,考前充分的知识准备还是第一位的,完全靠投机取巧获取高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